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访问量:1876

高职美育_类型教育视域下的美育赋能研究与实践

  • 类型教育视域下的美育赋能研究与实践

    王晖;

    <正>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征鲜明的教育类型,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践行高质量办学,这是关乎现代职业教育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改革的关键议题。2021年6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素质赋能中心,围绕数理逻辑、语言文化、艺术美育、信息技术、工匠创新、社科体商等版块,构建了具有深信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大赋能素质教育育人体系,为培养“技术好、素质好,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全体系的可持续素养保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2023年04期 v.21;No.89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 新时代高职院校美育建设的实施原则与推进策略——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美育赋能为例

    王涛;王晖;谭旭;

    美育是一种感性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类型化教育分野、社会人才需求迭代更新,新的时代要求学校美育的建设与发展在遵循审美教育一般原则,保证其基本育人目的的前提下,做出契合时代特征的当代回应。将美育新时代背景下的建设探索聚焦于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厘清高职技艺习得与素养提升的关系,在素质赋能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中重塑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结合典型案例探索美育赋能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总结出高职美育建设的实施原则及三大途径,为职教美育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思路。

    2023年04期 v.21;No.8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 素质赋能理念下高职院校美育公共拓展课设计探究——以美育课程“民俗与影像”为例

    陈玉麟;谭旭;

    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为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的发展素质教育、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调查研究高职院校美育公共拓展课的有效开展十分重要。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素质赋能理念指导下,以美育公共拓展课“民俗与影像”为例,深入调查和研究当前美育公共拓展课学生人文素需加强、与专业结合度不足、与专业艺术课程易混淆的问题,提出“一核心、二结合、三助力、四协同”的美育课程设计思路,探索素质赋能实践范式,铸造素质赋能课程品牌,为高职院校美育素质赋能课程提供借鉴应用范例,助力培育具有艺术美育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23年04期 v.21;No.89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 高职美育课程传承传统文化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以“中国传统色彩”课程为例

    马艺芳;朱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美育课程融合是推动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高职美育课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现状的调查,分析高职美育对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基本情况及对应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即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色彩”课程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从色彩、内容和表现手法三个角度去优化传统文化的传承策略,探究灵活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完善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评价策略。

    2023年04期 v.21;No.89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院校美育的价值与存在问题探究

    张雄;毛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延绵的生动见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在高职院校美育中,充分挖掘非遗的价值,既是美育建设的自身需求,又是美育的重要载体,还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手段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切入点,更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分析非遗融入高职院校美育的主要问题,提出融入路径与创新性方法:一是增加非遗美育课程;二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三是深挖传承内容的文化内涵;四是收集民间工艺品,设立非遗馆;五是科技赋能非遗美育实践活动。坚持守正创新,打破职业教育的瓶颈,让学生自觉做“真”的践行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

    2023年04期 v.21;No.89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 高职院校美育课程知识可视化的路径探究——以“微纪录片创作”课程为例

    赵硕;高军;王涛;

    美育课程作为引领当代高职学子形成正确价值观和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体系和学生接受程度上仍存在一定的挑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知识可视化在高职美育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几种知识可视化工具在高职美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剖析,明确知识可视化应用可有效提升高职美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美育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

    2023年04期 v.21;No.89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教育探索

  •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时代内涵与推进路径

    柳超;和震;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全面的发展,既体现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系统性、布局的协调性,也体现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本质性;它是特色的发展,既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也要彰显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它是开放的发展,既是将国际优质职教资源“引进来”,也是将我国优质资源理念“走出去”;它是长远的发展,是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注重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更是注重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因此,职业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服务为重要支撑,以文化传承为自觉行动,进而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贡献职教力量。

    2023年04期 v.21;No.89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命教育

    黄浦芳;

    人的生命非常短暂,不仅包含自然过程,同时还包含了一系列的社会内容。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人们具备一个健康的生命观。在各种现实社会、环境的冲击下,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各有不同,开展生命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借助正确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在多方面存在高度契合,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探索其与生命教育之间的积极联系,以及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意义价值,优化完善生命教育,实现正确生命观的塑造。

    2023年04期 v.21;No.89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评价研究

    徐娟;

    劳动教育评价有利于诊断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发挥评价的反馈改进功能,评价体系是开展评价的前提。基于CIPP模型,借鉴已有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在充分访谈专家并运用德尔菲法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4个维度、11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排序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构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湖南省H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开展评价实证,评价结果表明,H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为“满意”。

    2023年04期 v.21;No.89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0K]

教学实践

  • 产学研引领下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探究

    张卫丰;陈艳;张海平;

    根据产学研引领下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现状,提出产学研引领下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法,设计出产学研引领下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体系。该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为高职教育的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2023年04期 v.21;No.89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 系统论视域下的商务语篇翻译研究——以公司简介英译为例

    章进培;

    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视为一个系统,每个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翻译系统由源语文本子系统和目标语文本子系统构成,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前,系统论视域下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语篇,其在商务语篇中的应用较为少见。为考察系统论对商务语篇翻译的解释力,提出了一个由初步数据、语篇和语境三个层面构成的模型,结合一种较为常见的商务语篇——公司简介的汉译英案例,对翻译过程进行了全面考察。初步数据考察源语文本、译者、目标语文本情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译者对源语文本的再加工情况;语篇层面主要考察小句成分之间、小句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译者如何解读语篇所表达的各种意义以及这些意义在目标语中的再现情况;语境层面考察语篇与语境的关系,分析译者是否以读者为导向,译文是否顺应目标语语言文化习惯。结果表明,系统论对公司简介的翻译研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2023年04期 v.21;No.89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 从仁者爱人到天人合一:仁的内涵辨析——以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落点

    苏艳丽;

    仁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文化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最重要的德目。仁从爱这一生命情感出发,激发内心的德性自觉和责任使命,最终成就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境界。对于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仁的思想牵涉人生、理想、道德、中国精神、核心价值观等诸多重要命题,对大学生的情怀培养、人格塑造和价值选择至关重要。结合思政教学,梳理了仁在伦理学和哲学层面的丰富内涵,阐述了这一独特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023年04期 v.21;No.89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 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生成逻辑与机制建设

    曾学龙;王素芳;

    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理论逻辑在于其具有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历史逻辑在于它是我们党不可替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实践逻辑则是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进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现实逻辑在于红色资源是消除历史虚无主义负面影响、增强学生是非判断能力的重要武器。构建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机制,要从确立“大思政课”理念入手,构建好思想引领机制;要用好社会大课堂,构建好融入实施机制;要调动社会大资源,构建好融入供给机制;要建设大师资队伍,构建好融入保障机制;要完善育人大格局,构建好融入协调机制。

    2023年04期 v.21;No.89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岗位实习满意度调查研究——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邓素云;熊和妮;赵蓉;

    岗位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职业技能与素养。通过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岗位实习生的问卷调查,从岗位实习中的学校组织与管理、实习单位组织与管理、个人能力表现与提升这三个维度调查学生对岗位实习的满意度,提出学校应从完善顶岗实习方案、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加强岗位实习考核、提高实习生待遇等方面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岗位实习工作。

    2023年04期 v.21;No.89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