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推动教育向更加公平、个性化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教育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平台建设重复、区域间差异依然存在等问题依旧制约教育公平的实现。以数字化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配置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并在充分考察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教育数字鸿沟治理等已有举措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可行性与前瞻性的优化路径,即应从完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缩小区域间信息化应用能力差距等方面入手,构建多元协同、智能互通的教育资源生态体系,以实现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提升。
数字化技术深刻影响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数字化能力与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紧密关联。基于数字化能力的内涵演进,构建高职学生数字化能力测评模型,明确八大核心维度及其指标体系,包括数字化技术技能、数字内容创造能力、数据素养、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数字伦理与安全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和数字化协作与沟通能力等。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提出数字化能力培养的创新路径,包括构建数字化能力培养体系、推进产教融合生态、深化教学改革等,为高职院校数字化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
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契机、引入新动能。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既是衡量数字时代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也是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的逻辑必然。然而,在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过程中还存在教师主体意识淡薄、学校培养资源支撑乏力、社会制度建设进程缓慢等现实困境。鉴于此,从教师个体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以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产物。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联系紧密。一方面,新质生产力要求职业教育转变传统的办学观念、要求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具有高度的适配性,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需要优化区域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加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内涵式发展和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创新,这样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常态发展。
数字技术的飞快发展极大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安全风险也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挑战。在新的国家安全形势下提升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是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有效降低大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的有力保障。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深圳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剖析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的影响因素,厘清信息安全素养与宣传教育、文化氛围、安全实践的正相关作用。提出提升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的策略。
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价值目标、评价和选择方面的认知进行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个人利益追求较为明显,而在社会责任和爱国主义精神方面认同度有待提升。通过构建由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维协同环境,减少创业障碍,打破市场壁垒,加强政策宣传,提升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教育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实践能力。
在“动态图形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在AI在线课程中构建知识图谱、划分知识节点、关联教学资源并实施教学应用的整体方案。通过对知识图谱在课程内容组织与教学支持中的作用进行理论阐释,并以该课程为案例,实践了从知识图谱设计逻辑到应用效果评估的全过程探索。以期提升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能力与学习效率,激发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促进教师在教学设计、内容组织与数字化教学工具运用等方面的教学能力提升,为AI课程的系统化建设与智能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实践依据与思考方向。
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水包油(O/W)乳状液中油滴在脉冲电场作用下的聚结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增加电场强度、增大油滴粒径、减小油滴中心间距和油滴夹角均会促进油滴聚结。在电场强度达到临界值(20kV/cm)后,油滴靠近时间会趋于稳定。特定频率下(10Hz),油滴聚结时间最短。脉冲矩形波下油滴的聚结能力强于其他波形。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各因素对油滴聚结的影响程度排名依次为电场强度>电压波形>电场频率。当电场强度为20kV、电场类型为矩形、电场频率为10Hz时,油滴聚结速度最快。在这一条件下,脉冲电场的油滴聚结时间仅比同场强下的直流电场慢0.0007s,但能耗仅为其12.5%,这一研究结果为降低电化学处理含油废水的能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轨道交通轨行区异物入侵将直接给列车安全运行带来威胁,因此,轨道交通轨行区异物的及时发现和准确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轨道交通轨行区异物入侵自动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分别从基于图像处理、深度学习和多传感器融合三类方法进行阐述。其次,分别介绍了国内外轨道交通轨行区异物入侵检测系统应用现状。最后,阐述了轨道交通轨行区异物自动检测技术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表征,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体力量,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开放后,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深圳,成为深圳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人口在推动自身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催生出新的城市问题。通过梳理深圳人口数量、人口年龄和人口素质,总结深圳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合理规划深圳未来城市人口发展;深入分析深圳人口的数量、年龄以及素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探究深圳人口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优化深圳人口,寻求人口变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发展相互协调的平衡点,推动深圳城市化、现代化以及可持续发展。
以DeepSeek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持续迭代及迅速普及,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带来重要助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当前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热点方向,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带来难得机遇。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要遵循围绕铸魂育人目标推动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的价值逻辑,应把握“四史”知识与思政课课程体系有机衔接的内容逻辑,以及以实效性为导向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逻辑。在实践路径上,应全方位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多维度加强内容优化创新,以集体备课推动协同融通,提高教师智能化教学素养,以及注意防范潜在的风险隐患。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提升文化效益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应有之义。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是广西红色旅游文化效益提升的精神力量。广西红色旅游资源虽种类丰富,但仍面临红色文旅资源挖掘不足、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力度不够、红色旅游的文化功能发挥不完善、数字化技术运用不充分等现实困境。通过凸显红色旅游的价值观认同功能,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新局面,发挥红色旅游文化集群效应,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从理念、主体、内容、手段等方面不断提升广西红色旅游文化效益。
<正>建成全国职业院校首家微电子学院,与商汤、大疆等专精特新企业共建16个产业学院,在2024年第一轮“双高计划”绩效评价中获评“优”……近年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喜讯纷至沓来。近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设立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为学校的发展翻开了崭新一页。“升级”后,学校将迎来令人期待的蝶变,不变的则是学校一以贯之的初心。
<正>主题一:专业建设面向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助推逻辑与优化方位曾天山、陆宇正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7期撰文认为,当前职业本科专业设置面临被动响应产业需求、盲目追逐热门专业导致资源错配、培养模式与普通本科趋同错位等困境。现场工程师作为生产一线创造性解决技术问题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其培养质量对国家产业升级与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至关重要,为此,亟须构建系统性优化框架:宏观上破除被动思维,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与重点产产业领域,强化专业布局的匹配性和前瞻性;中观层面建立类型化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实施“三导师制”深化产教融合;微观教学环节则需强化实践导向,开发模块化课程及实践型毕业标准,打造双师型师资体系。
<正>7月24日,在2025 (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期间,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小米集团联合主办的OPENVELA开源生态发展论坛开幕,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许志良出席会议,代表学校与小米集团签署协议,共建深信—小米AIOT工程师能力认证中心。